聚融E在线教育平台
  • 下载APP
    扫码下载官方APP
    -更好体验在线学习、练习、考试-
    下载APP
  •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聚融e讯 金融时事 国内 人民币纸币文字防伪的探讨研究

人民币纸币文字防伪的探讨研究

发表于:2019-09-26   阅读数:5177

人民币纸币,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至今已发行了五套,历时64载。它经历了从战争时期到和平年代,从依赖外援到独立设计印制,从国内发行到国际流通,人民币信誉之高、币值之稳、印制之美,世界瞩目,已成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片。就人民币纸币最基本的要素文字而言,既有汉语文字,又有少数民族文字、盲人文字,还有荧光文字、微缩文字、隐形文字等,这些文字不仅是构成人民币纸币的重要要素之一,而且也是人民币防伪的重要措施之一,很值得探讨研究。

 

一、人民币上的汉语文字

 

(一)“中国人民银行”行名文字

 

人民币纸币上的行名均采用名人手写体,既美观大方,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又由于手写字体的唯一性,增强了人民币纸币的防伪性能。

 

第一套人民币纸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的行名有两种字体,有61种为董必武同志书写之柳体字,仅有一种佳木斯印钞厂印制的1000元双马耕地狭版券为佚名士书写,具体书写者待考。按规定,第一套人民币纸币正、背面均须印“中国人民银行”,也只有这张1000元双马耕地狭版券背面没有“中国人民银行”行名。“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的排列有61种是从右至左,只有1953年版的5000元渭河桥券是从左至右。

 

第二套人民币纸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的行名为马文蔚先生书写之“张黑女”碑体,他的字体成为书法精品,第三、四、五套人民币行名“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沿用第二套字体。从第四套人民币开始,繁体字改成简体字,异体字改成正体字,旧体字改成新体字。“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的排列,从第二套人民币开始,均采用了从左至右的排列方式。

 

(二)人民币纸币上的冠字号码

 

人民币纸币上的冠字号码是表示某一种式样钞票的发行数量,也是一种防伪标识,是纸币上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冠字号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纸币票面上阿拉伯数字号码前的罗马文冠字或英文字母冠字、或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文冠字。二是罗马文冠字或英文字母冠字、或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文冠字后面的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采用固定的位数,有6位、7位、8位等。罗马文冠字或英文字母冠字一般为两组或三组,排列有其规律性。冠字后面的阿拉伯数字是表示每组钞票的发行数量,阿拉伯数字号码前的冠字是每组的反复组合,以此说明人民币纸币增加的印刷量。

 

我国发行的第一、第二、第三套人民币票面上使用的冠字,采用的是罗马文冠字,有的是三个罗马数字组合,有的是两个罗马数字组合。第四、五套人民币票面上所用冠字有很大的变化,就是将前三套沿用的冠字由罗马文变成了英文。两个英文字母反复排列组合为两字冠,两个英文字母中间加1个阿拉伯数字反复排列组合为三字冠。

 

第一套人民币冠字号码采用罗马文和阿拉伯数字,排列是分开的,前者印在票正面左上,后者印在票正面右上,颜色为红色,只有100元北海楼券和100元轮船券冠字号码颜色为蓝色。在第一套人民币中,只有冠字没有号码的有1元工人和农民券一种,占1.6%,相同冠字排列在票正面上部左右;3罗(罗马文位数)6阿(阿拉伯文位数)的有12种券,占19.4%;3罗7阿的有26种券,占41.9%;3罗8阿的有23种券,占37.1%。左罗右阿的有60种券,占96.8%;左阿右罗的有1000元双马耕地和1000元运煤耕地两种券仅占3.2%。

 

第二套人民币冠字号码均为3罗马数字和7个阿拉伯数字连排,简称3罗7阿。1、2、5分券排列在票正面右上;1、2、5角券在票正面左上;1、2、3、5、10元券采用双冠字号码,分别排列在票正面下部的左右。颜色均为红色。字体规范,整齐划一。

 

第三套人民币冠字号码60版红1角为3罗7阿,排列在背面的下部;62版1角、2角和72版5角有3罗7阿和2罗8阿之分,还有红色、蓝色之别,均排列在票正面下部;60版1元、2元和65版10元冠字号码为红色,有3罗7阿和2罗8阿之分,排列在票正面右边的中间;60版5元冠字号码为红色,有3罗7阿和2罗8阿之别,排列在票正面左边的中间。

 

无号纸分币是我国1981年7月15日发行,用1953年原版印刷,保留冠字取消号码的壹、贰、伍分面额的纸分币,俗称8分票。票面颜色分别为黄、蓝、绿三种。

 

无号纸分币借用罗马文10 个记数符号,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分别代表1、2、3、4、5、6、7、8、9、0,将它们巧妙地编排在一起,组成各种冠字。冠字分三字冠和两字冠,三字冠先发行,两字冠后发行。1分券既有三字冠,又有两字冠,2分和5分券只有三字券。三字冠中必须有两个相同的罗马数字,如:IIX 、1XI、XII,没有3个一样的冠字。无号码纸分币只有冠字,没有号码,形成了多票一种冠字,重号者甚多的特点。无号码纸分币到目前为止共发现520种冠字,其中1分券328种(三字冠228种,两字冠100种),2分券130种,5分券62种。

 

第四套人民币冠字号码有了新的突破,两种冠字均实现了首次使用,一种冠字是首次使用2个英文字母冠字,取代罗马文冠字,称2字冠,用2个英文字母8个阿拉伯数字组成冠字号码。一种冠字是首次使用英文字母同阿拉伯数字搭配冠字,即在2个英文字母中间加1个阿拉伯数字形成3位冠字,称3字冠,用3字冠和7个阿拉伯数字组成冠字号码。80版1、2、5角有两种冠字号码,即2字冠8阿和3字冠7阿,排列在票正面下部的偏左,均为红色;1元的冠字号码为2冠8阿,有80、90、96版之分,颜色有蓝、深蓝、黑之别,均排列在票正面下部的偏右;2元(80、90版)5元、10元为2字冠8阿,颜色为红色(其中5元为蓝色),排列在票正面下部的偏右;50元、100元为2字冠8阿,排列票正面右边下,均有80、90版之别,50元为蓝色,100元为红色。

 

第五套人民币的冠字号码仍沿用了第四套人民币用法,即用英文字母及阿拉伯数字搭配组成冠字,分2字冠和3字冠。只是冠字号码的颜色进行了革新,由单一颜色改为红、黑双色。99版1元券先期发行的为2字冠,2英(英文字母)和8阿(阿拉伯位数)组成冠字号码,冠字和前2个数字为红色,其余黑色;后其发行的为3字冠,2个英文字母中间加1个阿拉伯数字和7阿组成冠字号码,冠字和前1个数字为红色,其余黑色。5元券、20元券冠字号码均为2英8阿,冠字及前2个数字为红色,其余黑色,99版和05版相同。10元券冠字号码为2英8阿,99版冠字及前1个半数字为红色,其余黑色;05版冠字及前2个数字为红色,其余黑色。1元、5元、10元、20元券的冠字号码均排列票正面的左下角。50元券、100元券,为2英8阿冠字号码,99版为双色、横竖双冠字号码,黑色冠号在票正面左下,50元的红色,100元的蓝色,冠号在票正面的右边竖排;05版改为横冠红黑色一组冠字号码,冠字及前2个数字为红色,其余黑色,排列在票正面的左下,票正面的右边原冠字号码处改为手感线。

 

(三)人民币纸币上的印章文字

 

第一套人民币盖“总经理章”(右)、“副经理章”(左)的有49种券别,占79%;除500元耕地,1000元牧马群外,5000元以上的面额均盖“行长之章”(右)“副行长章”(左),有13种券别,占21%,5000元渭河桥“行长之章”在左,“副行长章”在右。第一套人民币的印章均盖在票正面,印色为红色。第二、三套人民币均统一盖“行长之章”(左)、“副行长章”(右)。第二套人民币1、2、5分券无印章,其余均盖在票正面。第三套人民币红1角、1、2、5、10元券盖在票背面,其余盖在正面。第四套人民币的印章均在背面,“行长之章”在左,“副行长章”在右。制版工艺又有了改进,将印章做在钞票图案印版上,印章颜色随票面主色,如票面主色为绿色,印章的颜色也就是绿色。人民币的印章从这套开始,打破了过去一直认为必须成红色的传统观念。第五套人民币只在背面盖“行长之章”。

 

第一套至第五套人民币的印章字体均是摹印篆,摹印篆是汉代专用于印书的一种文字。这种篆字印章平正匀落,方中寓圆,美观大方,庄重典雅,也是人民币纸币防伪措施之一。

 

二、人民币纸币上的荧光油墨文字

 

荧光油墨文字是人民币上重要的防伪手段之一。它在自然光或一般照明灯下没有变化,只有通过紫外线照射才可发光或变成其它颜色。

 

荧光油墨文字是在什么背景下研制出来的呢?自从1980年版人民币50券、100元券发行以来,社会上相继出现了伪造的大面额假币,有的是犯罪分子用彩色复印机和其他手段伪造的,也有境外伪造入境的,这些假币的出现,扰乱了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做好反假币工作,国家一方面通过有关部门加大了严打力度进行打击,一方面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提高技术,增加防伪措施,增大造假的难度,从而保障人民币的正常流通。

 

1990版50元券、100元券人民币于1992年8月20日发行,与1980年版人民币混合流通,它与1980年版人民币的图案、颜色、规格、装箱情况等完全一样,但在防伪技术上增加了新的手段——无色荧光油墨文字。1990年版50元券、100元券,在票正面右侧的阿拉伯数字之下,冠字号码之上的中间分别有荧光油墨数字“50”、“100”的字样;在票正面左下角阿拉伯数字之上分别有荧光油墨汉语拼音“W U S H I”、“YIBAI”的字样。

 

第五套人民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券,在票正面“中国人民银行”的“民”字之下,分别印有与各面额相符的荧光油墨阿拉伯数字。

 

三、人民币纸币上的缩微文字

 

胶印缩微文字是防伪措施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情况下眼睛是看不到的,只有借助放大镜方可鉴赏到。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正面上方椭圆形图案中,多处印有缩徽文字,在放大镜下可看到“100”和“RMB100”字样;50元券正面上方图案中,多处印有缩微文字“RMB50”字样;20元券正面右侧和下方及背面图案中,多处印有缩微文字“RMB20”字样;10元券正面上方胶印图案中,多处印有“RMB10”字样;5元券正面上方胶印图案中多处印有“RMB5”字样;1元券背面下方胶印图案中印有“RMB1”字样。

 

安全线缩微文字也是防伪措施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五套人民币各券别分别采用了全埋式、开窗式安全线,位于票正面中间偏左,迎光观察,可见“RMB”缩微文字和数字字符的全息图案。

 

四、人民币纸币上的隐形文字

 

在人民币纸币上采用隐形面额数字是防伪反假的一种手段。它是在钞票图案设计中,采用有规律地变换花符图案的曲直、宽窄构成一定图案文字,这种图案文字在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现,只在变换一定视角时才能清楚地识别出文字图案形状。隐形面额数字是以雕刻凹印技术为基础平台的,其他商业复制技术和现代数字复制技术均无法达到这种效果。隐形面额数字具有专有、易识别、防复制的特点。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在票正面右上方的图案中,将钞票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作平面旋转45度或90度角,即可看到面额“100”的字样。第五套人民币其他各券别在正面右上角图案中,均使用了隐形面额数字。

 

白水印面额具有极强的防伪性、专用性和公众鉴别性。白水印是造纸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特殊设施和方法抄造出来的,白水印具备清晰度高、透光性好、难以复制、以及不用借助仪器即可识别等特点,具有极好的大众防伪功能。2005年版人民币的100元券、50元券、20元券、10元券、5元券均采用了面额数字白水印,均设置在正面的左下方。


阅读更多
本文来源:货币金银局   作者:未知

总共有(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