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四”专项检查仍在推进 部分银行已进入整改阶段
来自银监会的严监管还在继续。剑指同业、投资和理财的三三四(“三违反”45号文、“三套利”46号文、”四不当”53号文 )专项治理工作仍在强势推进,尽管各银行进度不一,但大多数已进入自查收尾阶段,并已向监管报送自查报告;个别进度快的,自查已全面结束,上月就已拿到监管反馈的意见,进入整改阶段。
监管摸底与清理交叉性金融系统风险的决心坚定。有银行人士直言,“阵痛肯定有,但以前太野的路子肯定得改,改不好的话,负责人要被问责”。
各行进度不一,普遍已经自查收尾
覆盖了股、城、农三种类型银行,而各银行进度不一。
——“我们还在自查阶段,刚开完半年工作会议,法律合规部那边还在形成报告。不过我估计应该快了,对分支行的抽查已经进行完了。”某股份行总行人士。
——“我们的进度算很快了,大概6月中旬我们就向银监局和现场检查局都提交了自查报告,很快他们就来验收(根据银行的报告来实地尽调是否与报送情况一致),然后7月份我们就收到了整改意见。我们现在已开始整改,尽量11月前全部整改完毕,再上交报告”,某中小上市行金融市场人士。
——“我们已经全面自查完毕,报告已经报给了银监了。自查是针对监管文件的每条规定写说明,例如监管说‘这条不能怎么做’,我们就要详细描述我们是怎么做的、违不违规,监管再根据我们的回复来检查是否与实际一致。”某南部城商行资产管理部人士。
——“我们已经自查完毕,报告也已经提交,监管没有进场调查。我行情况有点特殊,三年一次的综合检查,银监局已经来过一次了。”某大中型城商行金融市场业务相关人士。
——“我们自查差不多(结束)了。之前整个部门停了两个多月,研究‘三三四’。我说句有点悲观的,自查完以后就是(监管)检查,检查完就会开罚单。哪怕三三四不开,基于现在强监管背景,监管部门开始针对同业开罚单,估计以后会是一种常态。”某农商行金融市场业务高管。
这位高管这一表态的背景是,近日广东银监局历史上少有的开出了针对浦发广州分行的同业业务“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200万元罚单,这再度显示了监管整顿同业业务“野路子”的态度。
——“我们自查还没有结束。我们这边银监局比较严,4月末已经来过一轮。等我们递交报告,应该还要来。”某城商行资管人士称。
上述业内人士的话描绘了“三三四”专项治理工作的大概路径:银行自查和监管复检相结合。首先银行要组织分支行自查并形成报告,这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工作;再来是监管进场复查。但需要说明的是,也有银行业人士反应监管进场检查是抽查性质的:银监会现场检查局负责全国性银行的抽查,银监局负责辖区所管银行的抽查。不过,虽说是抽查,主要的银行业法人机构是全数被覆盖的。
总之,银行的自查普遍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进度快的已经全面结束并且得到了监管的整改意见。如果严格执行银监会下发的三个通知的整改截止时间,银行们将必须在11月30日之前完成所有非合规之处的整改与问责,并最终形成报告上报监管。
银行查,银监查,到底在查什么?
到底“三三四”在查什么?据了解,银行自查与监管进场检查的重点,涉及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公司治理(董事会及管理层对监管意见落实的问题);
二是制度建设方面(制度的健全性和及时性不足。某项管理办法修订不及时\某项管理办法不够细化);
三是合规管理方面(某些业务档案管理有待加强 );
四是 风险管理方面(某项业务未计提风险资产);
五是流程和系统控制方面(同业账户管理存在问题\信贷业务系统的问题);
六是信息披露方面;
七是信贷业务方面(以贷转存\五级分类不够准确);
八是票据业务方面(票据业务背景有瑕疵);
九是同业和理财业务方面;
十是“两加强两遏制”整改落实。
同业负债上半年缩水万亿
虽然银行的半年报还未正式进入披露期,但同业业务的收缩,不仅仅停留在业内人士的口头判断里,也已经在央行最新公布的资产负债表和信贷收支表上得到了体现。
按照央行公布的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以“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两个科目来计算同业负债的话,6月底银行同业负债为28.54万亿,环比下降了795.71亿,上半年共计下降了1.67万亿。
另外一组数据,同样由央行公布的银行信贷收支表提供了更为细化的观察角度——以“卖出回购”、“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往来(来源方)”以及“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三个科目为同业负债的统计口径来测算,同业负债规模上半年同样在下降,但中小行和大行的走势出现了分化。
中小行6月末同业负债为23.44万亿,较5月末减少5853.11亿,上半年共计下降了8818.82亿;而大行同业负债为7.08万亿,6月比5月的总额增加了7321.6亿,但上半年共计还是下降了5561.5亿。汇总后,我国银行业同业负债总额为30.5万亿,上半年共下降了1.44万亿。
虽然因为央行统计口径存在差异的原因,两组数据测算出的上半年同业负债降幅(1.67万亿元与1.44万亿)数据存在些许出入,但却一致地反映了同样的趋势——银行的同业负债余额在收缩。
深层次看,监管的一系列重拳正在逼迫银行调整资产与负债结构,业内人士判断同业业务创造的利润也将大幅缩水,而这将会在将要披露的银行财报上得到验证。
去嵌套、降杠杆、破空转、限通道、禁腾挪,监管的重拳还将继续。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券商中国
采编人:蒋露茜 审核人: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