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融E在线教育平台
  • 下载APP
    扫码下载官方APP
    -更好体验在线学习、练习、考试-
    下载APP
  •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聚融e讯 金融时事 国内 行业发展态势整体良好 须加快改革迎接新挑战

行业发展态势整体良好 须加快改革迎接新挑战

发表于:2017-08-09   阅读数:826

2016年我国银行业经营态势整体良好,不良贷款“双升”势头减缓,预计2017年中国银行业将总体稳健,但依然面临不少风险与挑战。日前,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中国银行业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大力支持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民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改革转型,切实加强全面风险管控,积极应对多重挑战,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7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压力犹存,不良贷款压力可能继续小幅上升;商业银行将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力度,确保整体信用风险可控。

贷款结构优化 不良率基本稳定

一些好的迹象正在显现。2016年,银行业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16年年末,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18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高于短期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较快,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增速显著放缓。

同时,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基本稳定,不良贷款余额为15122亿元,同比增加237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4%,同比提高0.07个百分点。

今年银行业面临三“稳”局面,“第一个稳是信贷稳,今年信贷的投放增速还是比较平稳的,我们预计2017年信贷增速可能会在12%到14%,是一个不低的增速。第二个稳是息差稳,降息的因素基本上没有了,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上升,给整体负债成本上升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是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方面比去年条件要更好一些,保持一个息差的基本稳定我们认为还是可以预期的。第三个稳就是不良稳。”

《报告》认为,2017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压力犹存,不良可能继续小幅上升。连平表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行业特点和区域范围正在发生变化,“比如三、四年前出现在江浙一带、苏南地区的小微企业、钢贸等方面的风险基本已经见底,但是新的风险,在中西部地区和大中型企业中却有所显现。”

商业银行压力犹存

事实上,银行在各方面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受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及利率汇率市场化深化的影响,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压力加大。2017年及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利率汇率仍将波动,加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商业银行市场与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可能持续增大;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可能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给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增速开始放缓。例如,主要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7.3%,增速较2015年下降6.5个百分点。银行卡类业务与代理类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结算类业务收入与担保承诺类业务收入及占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17年,随着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金融市场规模和结构的不断扩大和丰富,传统中间业务将稳步增长。

《报告》预计,今明两年,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将保持10%左右的增速。虽然规模稳健增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以量补价”,但息差收入增长乏力、信用成本增加等问题,或使得银行净利润增长面临挑战。

新型业务发展较快

在上述环境下,商业银行正在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与新亮点。《报告》提出,2016年,大型银行市场份额继续小幅下降,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民营银行陆续开业,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稳健经营中推进转型。2017年,银行业市场结构和机构布局将继续不断优化,各类机构有望继续保持稳健经营,行业差异化发展特征日益显著。

此外,商业银行新型中间业务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托管类业务和理财业务发展较快,二者分别增长23.7%和21.4%。《报告》认为,未来一个时期,商业银行通过投行业务支持民生基础设施建设、PPP等将迎来大量机会,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业务空间广阔。同时,商业银行在托管业务系统中对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运用,也能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新型中间业务有望逐步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更重要的盈利增长点。

针对当前发展情况,《报告》建议,商业银行需紧跟政策和市场变化,持续提高前瞻性研判能力,积极应对市场和流动性风险加大的挑战。同时,商业银行持续完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市场利率及流动性的研判,合理匹配资产负债,通过多种工具和手段,有效管控市场和流动性风险。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采编人:蒋露茜  审核人:孙升

阅读更多
本文来源:未知   作者:

总共有(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