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试水智能投顾 资产配置待优化
乘着AI的风口,智能投顾在银行业逐步兴起。继日前招商银行宣布旗下智能投顾——摩羯智投规模突破5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投顾产品之后,平安银行近期也推出了其智能投顾服务。目前,国内共计有4家银行推出了智能投顾服务,其对银行到底是鸡肋业务还是服务利器?
智能投顾,又称机器人投顾,即根据个人投资者提供的风险承受水平、收益目标以及风格偏好等要求,运用智能算法及投资组合优化等理论模型,为用户提供投资参考和资产配置建议。
根据易观7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理财市场专题分析2017》(以下简称“易观分析”)报告测算,当前我国人工智能理财规模及渗透仍处于低位,预计2020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5.22万亿元。
1、理财门槛降低
智能投顾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成理财市场的新风口之一。券商和互联网公司作为主力表现活跃,传统银行对智能投顾的研发和运用则相对谨慎。
目前,正式推出智能投顾服务的是四家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据了解,交通银行、华瑞银行也正在研发智能投顾。
在业务模式、流程的设计上,招行的摩羯智投、兴业智投和平安银行的功能都较为一致,即是一套完整的服务流程,从投资者目标风险的确定、组合构建、一键下单到历史收益情况和业绩基准对比展示,再到下单购买、组合实时跟踪、持仓调整建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差异性体现在风险等级、投资期限、建仓和再平衡的资产选择等方面。
摩羯智投为国内银行业首家智能投顾,主打以公募基金为基础的全球资产配置方案,起投金额2000元。平安银行的智能投顾投资起点是10000元,兴业银行的兴业智投门槛更低,为5000元。
服务门槛的降低也使得更多财富体量较小的中小投资者受益。普益标准分析认为,智能投顾面对的是数量众多的普通投资用户,原理也是以投资组合的多样化分散非系统性风险。
2、分散风险是目的
人工智能理财在浮动受益市场中意义更为巨大。从银行系智能投顾的定位也可以看出,主要目的是分散投资风险。
“商业银行过去更多的是在做财富管理,主要方向是以基金配置为客户提供服务,所以摩羯智投也自然而然选择主打公募基金产品。”摩羯智投产品经理廉赵峰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公募基金到最后是能够实现各类资产的筛选和配置的,如果是做选股的话就很难分散风险。”
今年以来,其各个组合平均收益率为4.3%。这一收益率在投资市场上并没有特别的吸引力,不过总体表现优于上证指数和中证全债。摩羯智投目前规模已突破50亿元,为国内最大。
“摩羯智投其实是人机结合的服务模式,依托于客户经理。”廉赵峰说,摩羯智投为一线客户经理提高了投资服务的效率。智能投顾推出以来,整体的业绩表现相对比较稳定,客户的服务体验也还是比较好的。
3、资产配置待优化
尽管如此,智能投顾在国内尚属新鲜事物,发展仍面临不少瓶颈。
智能投顾目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有两点。一是在当前国内法律法规环境下,智能投顾只能为用户提供投资建议,不能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要代客执行账户投资和交易管理需持有相应牌照。二是智能投顾目前资产配置的类别较少,品种缺乏,区别度较难显现,因此在产品和投资收益率上也较为趋同。
具体而言,在监管方面,智能投顾的行业定位尚不清晰,其与传统投资顾问一样,属于《证券法》证券投资咨询的范畴,受到《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的约束。但目前这些法规主要针对的是传统的投资顾问服务,对于智能投顾这种以机器进行服务的新形式尚未做出具体解释。因为不能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目前智能投顾服务只能局限于投资决策推荐,完整的智能投顾服务所包含的诸如客户实际投资跟踪、调整等环节也就无法有效开展。
而在资产配置方面,当前智能投顾最主要的投资标的是交易成本较低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但其在国内市场上的发展较为受限。迄今,国内市场上的ETF大约只有150只,月交易额不足100亿美元,尚不及美国市场的十分之一。而截至2017年1月,美国市场有将近1800只ETF。此外,国内市场多数为传统股票指数型ETF,债券型ETF、商品型ETF等较少。
普益标准和易观分析均指出,从目前一些机构的智能投顾基金组合情况看,投资组合只有三十几种,但面对的潜在客户群数量庞大,很难做到真正的个性化资产配置,容易出现推荐组合同质化较高的情形。
不过,相较于传统理财,智能投顾根据个人需求和资产特点制定的理财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体现了个性化服务,“并且这一服务趋势还在扩大。”
智能投顾目前还是一个新鲜事物,需要不断进行投资者教育,未来也是一个培育用户的过程。此外,怎样保证组合运行得更稳定、怎样加强用户体验,这些均需不断尝试和完善。
文章来源:经理人分享网
采编人:蒋露茜 审核人: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