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整体运行保持平稳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金融去杠杆、经济去杠杆短期内可能会减少银行授信额度,但长期看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债务水平,参与“走出去”战略。
根据数据,2016年,中国债务占GDP的比重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突出,但企业债务数据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金融去杠杆、经济去杠杆,短期来看可能会减少银行对企业的贷款额度,增加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对实体经济有短暂影响,但从长期来讲,中小企业仍将从中获益,降低融资难度,并获得更多资金走出去并参与“一带一路”进程。
虽然7月的“渣打中小企业信心指数”出现反弹,但仍低于前两个季度的平均值,中小企业的信贷状况仍不理想。由于金融部门高杠杆、资金空转等问题抬高了资金成本,一些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有难度,往往选择通过影子银行等渠道来获取所需的资金。
今年强调去杠杆主要是因为中国今年经济增长比较稳健,各个前瞻性的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不存在硬着陆的风险,达到全年6.5%的增长目标问题不大,这为去杠杆提供了窗口和条件。
“‘稳定’仍为2017年的总基调,过度的、无序的去杠杆不会出现,而是将以温和的去杠杆为主,先把杠杆上升的速度降下来。”丁爽称。
“渣打中小企业信心指数”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标由6月的53.2进一步降至7月的52.5。由于外需仍显疲软,中小企业仍需不断落实“走出去”战略并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受“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今年前六个月,中非贸易额达853亿美元,同比增长19%,扭转了2015年以来的负增长态势。而中小企业在中非贸易中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不过,兑付风险高、信用证接受难两个困难制约了中小企业在非洲的业务拓展。
外汇风险也是中小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时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未来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仍将保持稳定,但是兑美元汇率可能会有小幅度的贬值,因为预计到2018年年中,美联储或将加息三次,且于今年年底进行缩表,因此美元有走强的基础,但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会贬值到今年年初时的水平。
中小企业整体运行保持平稳
多项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整体运行比较平稳,信心开始复苏,不过,原材料价格上涨、信用环境相对紧张的局面对中小企业造成一定压力。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我国中型企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落至临界点以下;小型企业PMI为48.9%,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也低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多集中于中下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容易对其盈利造成挤压,此外7月制造业出口需求下降,也对与之相连的中小企业造成了不利影响。
7月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为46.3,较上月回落0.2个点。有专家表示,中小企业整体运行比较平稳,但由于原材料采购价格大幅攀升,制造业尤其是中下游行业利润空间缩窄,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上升等问题依然存在,实体经济暗藏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也有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运行虽有压力,但信心开始复苏。最新发布的渣打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显示,7月中小企业经营活动连续3个月放缓后再次升温,而未来三个月预期指数连续四个月下滑后,7月回升了1.4个百分点,表明二季度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后,中小企业信心出现复苏。与之相呼应的是,融资现状和预期指标均出现改善。中小企业产能利用率和用工指标回升亦表明投资前景日益向好。7月投资现状指标由6月的53.4升至56.6;投资预期指标上升至58.3,升幅为自今年2月以来最大值。这一结果表明中小企业投资意愿有所回升。
需要注意的是,7月投入价格和产成品价格指标均上升,但投入价格上升更快,削弱企业盈利能力。企业盈利现状指标由6月的59.1持续下滑至58.5。此外,中小企业信用环境相对紧张的局面或还将延续。7月中小企业信用环境指标较6月上升1个百分点至52.0,表明中小企业信用环境有所改善但仍然恶劣。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意愿指标在6月降至49.5后,7月回升至略高于50,中小企业融资略显改善但仍然困难。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经济参考报
采编人:蒋露茜 审核人:孙升